yabo官网宜昌“数公基”平台搭建完成 万物赋码让城市治理更智能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4-18
 yabo官网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数公基”)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唯一标识,各政务部门可清晰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对象的数量、位置,推动城市设施责任主体的明确,基于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数据的记录、共享和交换,实现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更加高效的共享、关联和应用。  4月12日,三峡大

  yabo官网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数公基”)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唯一标识,各政务部门可清晰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对象的数量、位置,推动城市设施责任主体的明确,基于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数据的记录、共享和交换,实现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更加高效的共享、关联和应用。

  4月12日,三峡大数据中心一楼展厅,宜昌城区324平方公里区域微缩图,地形地貌、河流、建筑物、城市道路等跃然屏上。

  2022年10月,宜昌被列为全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2023年12月,宜昌“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一期)”项目通过验收,12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作为全省首批3个试点城市之一,宜昌已完成数据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建成编码赋码系统,上图实体对象实现100%赋码。

  目前,该平台基础数据已经达86亿条,每天有36个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流动超过350万条。

  三峡大数据中心主任陈登宏介绍,万物基于数字“身份证”,一旦发现天然气、水管等管道有破损或者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市民扫描上报,通过“身份证”提供的标准地址快速定位,可提高出警效率;管线公司能够根据“身份证”实时追踪管线状态,了解维修历史、检修记录等信息,及时派遣维护人员维护、检修。周边行人也能通过城市生活App,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反映。

  大数据是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去年起,按照“优先城市安全、突出社会治理、注重民生服务、兼顾产业发展”的思路,宜昌城区对107类实体进行编码赋码落图。

  全域地形地貌、建筑物和构筑物白模、行政区划、城市道路、水域河流五大类数据,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平台可见的均有各自的“身份证”编码。

  点击鼠标,视角放大至宜昌市西陵区锦绣社区,随意点击一个窗户,房屋地址精确至门牌号,户主身份信息、家庭成员乃至常住人口都一一显示。

  工作人员介绍,107类实体身份编码共有21位,前6位代表行政地址,中间6位代表分类,后6位则是编号。不仅具有唯一性,而且统一标准,打破了“千行百业,行行赋码,层层加码”带来的信息壁垒。未来,宜昌城市街道任何基础建筑实体,小到一盏路灯、一个井盖、一根充电桩、哪怕一个垃圾桶,都会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目前,宜昌中心城区324平方公里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数据已全量编码上图,8个县市和夷陵区总体完成80%左右,计划6月底前全面完成市县基础平台建设。

  “数公基”平台搭建起城市管理的“四梁八柱”,为城市运行装上智慧“大脑”。

  正在运行的重点危险化工企业监管平台,监控镜头中一家企业锅炉房产生明火,平台立即向企业负责人发去预警信息,几分钟后便收到处理回复。

  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重点危化企业,平台一共设置17种预警类别,包括吸烟、明火、脱岗、安全帽等,摄像头将影像传输至平台后,自动启动视频AI分析,一旦发现预警类现象就及时告警。

  点一点鼠标,画面一转,来到枝江姚家港宜化厂区。几个卡通小人在画面中移动,这是数字孪生的员工。“平台能生成数字建筑,同样人也可以数字展现。”操作人员介绍。

  危化品生产区域,每个工作人员的工牌中都植入了芯片,芯片不仅包含个人信息,还能进行定位。人员在岗与否,移动路线,都能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对于监管部门来讲,企业人员在岗与否,安全情况随时可知。

  目前,基于宜昌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底座的CIM地图、高清遥感影像以及倾斜摄影,企业、园区、重大危险源、物联监测点、人员车辆定位等均能可视化呈现,减少危化安全监管盲区。

  与此同时,与平台关联,消防智能接处警场景通过智能语音分析报警信息,匹配标准地址,快速定位目标地,智能规划最优路线,提高出警效率。智慧工地系统与工改系统的规划审批信息对接,借助底层平台支撑获取建筑物规划红线,叠加建筑物实景信息,可更直观地识别建设单位是否超出红线边界。

  今年起,平台开始向应用探索,除了安全监管,利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的行政区划、CIS地图、地形地貌、化工企业标准地址等基本数据,长江大保护带来的成效变化可看、未来趋势可判;通过规划体系、重点项目、评价考核、协同执法实现可控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