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闭幕:韧性健康城市多部门行动路径(MAP)宣言发布交出“未来城市”设计蓝图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12-02
 www.yabo.com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巴库、北京报道  你对“未来城市”有多少遐想?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频现风电机、太阳能板和新能源车,精细分类的垃圾桶设置在街角,放眼望去皆是绿树与青草地,绿色、高效、整洁、宜居、可持续等亮眼名词不断在脑中浮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已于近日闭幕,大会通过了20项决定,达

  www.yabo.com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巴库、北京报道

  你对“未来城市”有多少遐想?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频现风电机、太阳能板和新能源车,精细分类的垃圾桶设置在街角,放眼望去皆是绿树与青草地,绿色、高效、整洁、宜居、可持续等亮眼名词不断在脑中浮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已于近日闭幕,大会通过了20项决定,达成了一揽子成果,其中便包括《COP29 韧性健康城市多部门行动路径(MAP)宣言》(以下简称“MAP宣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发起了MAP宣言,重点关注应对城市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挑战。MAP宣言呼吁从地方到全球层面加强跨部门参与,重点关注健康城市、城市可持续交通、气候适应力、绿色建筑、城市农业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及城市气候融资,打造具有恢复力和包容性的城市,包括国家和城市在内的160多个利益相关方已签署了该宣言。

  “城市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各类要素资源集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集聚,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与城市气候效应叠加,使得城市遭受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更为严峻。”在COP29“积极防范气候风险 建设低碳韧性城市”中国角边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为强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正积极探索城市低碳发展和韧性建设的经验模式。

  什么是“韧性城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韧性”一词开始只出现在生态学领域,在2002年被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纳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其定义“韧性城市”为——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随着韧性城市理论的日益完善,韧性城市的建设路径逐渐清晰,世界各国开始重视韧性城市的实践和落实。英国政府在2015年发布《韧性伦敦规划》,倡导政府、机构、公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全社会参与;美国298个地方政府中已有59%的地区制定了各种形式的韧性城市规划;日本作为灾害高发国,提出了“强大而有韧性的国土和经济社会”的总体目标,相应出台了《国土强韧化基本法》。

  我国也将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上日程,“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韧性城市”的概念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之中,明确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在COP29上,中国在“加强早期预警,共筑气候适应的未来”高级别会议上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将通过助力提升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务实举措,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

  赵英民指出,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并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尽己所能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合作备忘录。

  为强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81个低碳城市试点和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城市低碳发展和韧性建设的经验模式。

  赵英民总结称,建设低碳韧性城市,一是共同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实施共享气候风险普查知识、共建气候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共享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经验、共促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四项重点行动,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

  二是共同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和气候韧性转型,因地制宜建设清洁能源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携手推动全球低碳韧性城市网络建设。

  三是共同打造城市气候伙伴关系,加强城市间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经验互鉴,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赵英民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面对越来越频发的气象灾害,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所以从立即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角度,“适应”更显急迫和重要。我们呼吁各方要减缓和适应并重,给予适应更多资金和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在全球建立极端天气早期预警系统,中国也积极对发展中国家通过南南合作帮助提升其“适应”能力,比如中国与埃塞俄比亚联合开发的云端早期预警系统,为埃塞俄比亚气象基础设施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显著提升其应对气象灾害能力。

  “适应资金是气候资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巴黎协定》相关目标、保护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社区和人民十分重要。目前,适应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赵英民在COP29适应资金部长级会议上强调,中方认为应增加资金规模、提升资金质量、提高资金透明度并增加资金可获得性,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活动。

  与韧性城市不同的是,可持续社区是更为基础的单元,前者更侧重于城市在面对冲击和压力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后者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资源效率、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来提升生活质量。

  从能源的智能化管理、电子垃圾的循环利用、物业老旧系统的更换到商业化发展,可持续社区的建设路径在COP29引起了热议。

  在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边会上,涂鸦智能市场及战略合作副总裁兼CMO那竞丹表示,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其可持续性不仅关乎环境未来,更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可持续社区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全球咨询机构IDC测算,从当前至2060年,AI技术到2060年将助力减少350亿吨碳排放,技术减碳贡献占比将逐年提升,至2060年将至少达到70%。”那竞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能源的效率,促进绿色低碳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在节能减碳的技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帕夏物业管理公司首席营销官Riad Salayev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数字能源的潜力与挑战。他提到,公司通过老旧系统的替换和新技术的引入,提升了建筑能源效率。但在技术整合、投资回报评估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仍存在障碍。他强调,跨行业合作是实现数字能源转型的关键。

  可持续社区的一个案例是深石集团在深圳打造的“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深石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天介绍,中国碳排放的四分之一和建筑及社区的运营相关,如何通过对于建筑节能和智慧运营、新能源替代、碳资产管理的综合应用来实现高效、经济化的碳减排,是潜力巨大的商业机会。

  张天指出,深石在打造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的过程中,有三项问题是思考的重点:第一,碳中和社区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同于工业品,无法单纯用快速规模化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因此需要有应对高复杂度的解决方案;第二,挖掘社区中的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针对性做更多的触达和满足;第三,项目如何从投资角度实现商业可持续。

  围绕这三个问题,生物圈三号社区开展了实践。深石与盐田区政府合作,以大梅沙为核心区域规划了3.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区域,区域覆盖了2万常住居民,和每年超2000万人的游客,通过“减”(建筑节能与运营提升)、“替”(新能源替代)、“抵”(碳资产管理应用)等综合手段,目标在2028年底实现40%的碳排放削减,相当于减少2.4万吨碳排放。目前,项目第一年已经超额完成了首年预计的减排目标。